市场要闻
基金降费潮蔓延,机构择“基”偏好低费率
- 2019-09-26 10:05
- 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确有空间,但费率改革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费率下降,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确保各方面费率有保有压有调整。费率改革的目的既是要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收益,同时也要避免各家公司打价格战,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费率制度改革要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改革铺平道路,应从权益投资价值和长期投资价值角度出发,鼓励投资者坚持长期持有。
降费潮蔓延
梳理
同时,也有基金公司发布直接下调管理费的公告。例如,9月19日,
实际上,基金公司管理费的下降早有征兆。
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基金降费潮蔓延至主动权益基金和债券基金,盈米基金分析师陈思贤表示,目前市场上主动型权益基金已有数千只,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除了业绩,很难辨别其中的区别,因此费率高低必然成为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调低产品费率,首先受益的也是投资者,也有助于投资者了解长期投资价值,减少投资中的追涨杀跌现象,不仅能够推动普惠金融,更能够优化市场结构,推动A股向成熟市场靠近。“尤其在市场表现较差时,基金业绩差距较小,而投资者投资意愿低,销售竞争加剧,此时费率的重要性上升,发生价格战是有可能的。实际上,在去年股市低位震荡过程中,基金销售遇冷,就有不少主动型权益产品以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来吸引投资者。”
“最近部分机构的需求考虑纳入产品低费率的因素。有机构就希望找些费率低的基金,降低交易成本。不过机构的其他硬性条件必须满足,只不过在相同条件下,机构倾向于选择费率稍低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散户金额小,对费率并不是太敏感。但若机构要买打新基金,本身收益有限,低费率的产品优势就更明显。”
盈米基金FOF研究院院长施静亦表示,挑选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并不应以费率作为主要标准,投资者应更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历史管理产品业绩轨迹以及目前管理产品规模、判断盈利模式在未来的市场风格中是否可复制等因素。
某基金行业研究人士王位(化名)表示,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确有空间,但费率改革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费率下降。而且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涉及多个方面,每个方面内在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费率改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确保各方面费率有保有压有调整。
王位认为,费率改革的目的既是要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收益,同时也要避免各家公司打价格战,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费率制度改革要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改革铺平道路,因此,费率改革要与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给一些需要突破的领域更多的费率优惠。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更应从权益投资价值和长期投资价值角度出发,如何引导投资者建立合理预期、坚持长期投资才是业内应该做的。”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指出。
此前,已有基金公司开始备战浮动管理费基金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首批6家上海基金公司先行试点,已有相关产品上报。证监会审批进度显示,
上述渠道人士表示,最近已有基金公司力推后端收费的基金产品。后端收费模式是指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先不支付申购费,待赎回时根据基金的持有时间计算出申购费并进行支付的付费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基金份额持有时间越长,申购费率越低,如果持有3年以上,则后端申购费率接近0。这样的方式也是鼓励长期持有,投资收益也有保证。”他说。
据了解,
对于未来费率改革的探索,王位认为,应与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总成本挂钩,销售环节的费用改革更加重要。此外,资本市场的改革需要长期资金,未来也应从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角度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