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又见爆款!龙头券商出手:半天狂卖30亿,最高95%投A股
- 2019-11-04 19:05
- 来源:
公募江湖再度游来“大鲶鱼”,这次还是龙头券商资管的明星产品。
11月4日,中信资管旗下第二只大集合转公募的产品正式启动销售。据基金君独家消息,短短半日,该产品的销售规模就已经冲上30亿规模大关。相比首只改造后的债券型产品,此次中信资管推出的偏股混合型产品更是打出了开门大红的成绩。
另据了解,中信资管今日开售的大集合产品,也是市场上首只采用“业绩报酬”机制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管理费仅为0.6%。管理人
毫无疑问,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步伐正在加快,背靠头部券商出色的资源平台、成熟的投研能力和渠道优势,新一批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的陆续亮相,并将成为资管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中信资管明星产品开售
半日卖出量超出30亿
又一只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正式亮相了!
11月4日上午,
据基金君独家消息,短短半天,
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募化改造的第二只产品10月上旬正式拿到证监会批文。据了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
从行业内的情况看,中信资管的实力不可小觑。据中证协数据显示,从规模上来看,
另据了解,
“在持股比例上,基本上和公募基金产品的偏股型产品一致,不会进行特殊的持股比例设计,以确保新的资管产品和公募产品,在同一赛道进行竞争、赢得市场。”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首只“业绩报酬”产品亮相
管理费仅为0.6%
值得注意的是,和此前亮相的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不同,
据悉,改造后的中信证券红利价值管理费仅为0.6%,远低于1.5%左右的市场平均水平。而在业绩报酬计提方面,将对改造完成后的新进客户持有期间年化收益超过6%以上的部分提取20%作为业绩报酬;如若未达标准则不收取业绩报酬。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报酬”机制是产品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进行利益绑定的一种举措。简而言之,只有持有人赚的越多,管理人才能收取更多的业绩报酬,这就很容易刺激管理人全力做好产品业绩,达到同向激励的目的。
据中信资管相关人士介绍,在报送公募化改造产品期间,中信资管经过深思熟虑后,依然考虑保留“业绩报酬”机制,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做好业绩,另一方面也是对中信资管管理产品的能力充满信心。
“由于设置了业绩报酬,因此在报送和审批环节,监管部门对这只产品的具体合同条款和相关细节审核要求更严。而对于买入的客户,也有了首年封闭的要求。”
不过上述中信资管人士介绍,一直以来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产品的长期业绩表现稳定,其投资风格相对稳健,对于追求长期业绩回报的投资者而言,则非常匹配其投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产品的投资经理是刘琦,任职
除了“业绩报酬”机制,管理人
并购
单家销售规模也突破2亿
另据中信资管方面透露,在这次热销的明星产品推出后,
据悉,今日上午,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产品开启销售,
10月30日,
在业内人士看来,
据
“炒股不如买基”引热议
龙头券商发挥“鲶鱼效应”
值得一提是,今年以来,无论是券商资管的公募化改造产品,还是公募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其发行销售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释放。
9月16日,国君资管旗下第一只大集合转公募的产品开始销售,截止当日收盘,该产品的销量规模已经达到了120亿元。9月9日,
10月16日,
另据了解,2017年9月下旬开始,爆款基金逐渐出炉,比如兴全、睿远等基金公司都出现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销售遭遇市场抢购热潮,还有一些长期业绩优秀的,如南方、华夏、富国、汇添富、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产品的热销,和近期表现亮眼的市场行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权益类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理财投资首选。
据wind统计,从2004年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共有16只,规模最大的为2006年12月12日成立的嘉实策略增长,发行规模为419.17亿元,其次为华夏盛世精选,规模为187.1亿元,广发策略优选紧随其后,规模为184.18亿元。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是2015年5月20日成立的富国改革动力,发行规模为132.55亿元。
有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扬,但普通股民赚钱却感觉越来越难,然而公募基金中却出现诸多收益超30%、50%甚至70%的产品,“炒股不如买基金”的情况再次出现,部分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基金的投资价值。
基金君此前对比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沪深300、创业板指、中小板指前10月涨幅分别为29.1%、33.63%、30.76%,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业绩都比他们高,这还是在平均仓位不足90%的情况下创造的。
而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受益于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大潮,优秀券商大军也加入了公募江湖。在券商人士看来,公募基金的市场未来大有可为的空间。
“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券商资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投研能力、资产获取能力、分支机构分布广泛等,券商资管或其母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市场投研能力,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研究覆盖各个行业,这是券商的优势。”上述
可以预见,头部券商资管的新一批公募化改造产品陆续进入市场,有望在资管市场形成新的“鲶鱼效应”,其竞争态势将更为激烈。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选择的资管产品则更加丰富,从而能够更快匹配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