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科创板破发频现,公募基金打新策略生变
- 2019-11-18 10:05
- 来源:
证券时报报道,科创板开市交易就快4个月,积极参与打新的公募基金收获颇丰。然而,近日科创板新股接连破发,让“逢新必打”策略开始动摇。
告别“新股不败”,机构将以新的节奏和模式继续关注科创板,“有选择地参与”、“深入研究”、“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成为不少机构科创板投资的新方向。
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非科创板莫属。各路机构积极参与。科创板开市交易以来,打新也成为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主流策略。然而,进入11月以来,科创板新股开始出现破发,“逢新必打”策略动摇,有机构甚至明确表示“放弃网下申购”。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新股不败”并不正常。未来科创板新股供应增加,定价将更为市场化,不同质地公司的价值将得到更合理的体现。
破发导致基金打新收益率下滑
科创板股票开市交易将近4个月。 上市新股涨幅逐渐回落,直至出现破发。不少科创板打新基金收益率有所下滑。不过,整体来看,更多基金经理认为打新基金绝对收益仍存,整体影响不大。
“前期科创板的供给速度比较快,部分股票估值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出现一定的回撤,就相当于从过于兴奋状态调整到比较正常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我们关注到基金参与打新收益下滑。最近20家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78%,与第一批25家平均117%的首日涨幅相比确实有所下降。”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经理
虽然整体看破发对打新基金收益影响不大,但有基金经理透露,近期产品申赎已不如前3个月踊跃。
有选择地参与新股将成“常态”
科创板新股破发也在改变着机构参与的节奏和模式,“有选择地参与”、“加强深入研究”,以及“破发给二级市场参与带来机会”成为不少机构参与科创板投资的方向。
汇丰晋信恒生A股龙头指数基金经理方磊表示,对IPO的合理估值、定价将成为未来打新产品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一些机构已经开始有选择性地参与新股报价,随着对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入,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主板还是科创板的打新,我们都是从公司基本面出发,参考估值和流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决策,会积极参与基本面好、长期成长性好尤其是符合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公司,对一些确定性不高的项目持保留态度。”张文玺透露,比如最近发行的一家科创板公司,我们在综合考虑了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后,放弃了网下申购。
湘财基金基金经理任路表示,科创板首批25只新股表现最好。此后,每次上市一两家公司,打新时资金都集中于一两只新股,导致收益率下降。市盈率较高的公司开始出现下跌,甚至破发,市场对于科创板打新趋于冷静,而那些估值合理、质地优良的标的还会是大家集中打新的方向。
陈平也表示,此前打新基金更多的是抱着博弈心理去报价,一般参照投价报告的区间,选择一个分位数,然后定价。采取这一策略最重要的是报对价格,中签了就会在上市后选择卖出。而在科创板出现连续破发之后,机构的打新报价策略将有所变化,投价报告只是作为参考,逐渐去认真研究公司的品质,按照自己的判断去报价,对于优质公司可以报出相对更高的价格,对一些质地较差的公司则选择报低价甚至是不参与询价,最终让市场IPO定价逐渐下行。如果在机构中签且上市前几日并没有到目标价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不会卖出,而是选择持有并等待。
“未来会深入研究个股的基本面等各方面情况,根据产品合同,按照监管要求,选择合适的价格来打新,降低打新破发可能给产品投资带来的风险。”姜涛表示。
科创板估值中枢或下移
“上市破发属正常情况,港股、纳斯达克等海外成熟市场新股首日的破发率在30%-40%,预计未来科创板公司仍有出现破发的可能。随着破发的累加,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将逐步收窄,国内资本市场也将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肖瑞瑾表示,IPO定价的正常回归将有助于询价制度功能的体现。目前新股配售收益率的降低使得部分投资者主动下调了报价,这是市场化机制的内在调节作用的体现,证明当前的询价制度正在发挥作用,未来报价范围将重新趋于发散。
陈平认为,科创板出现破发是资本市场定价功能的正常体现。科创板开板初期,市场博弈意味相对较浓,对公司的实际质地和价值缺乏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创板的博弈属性逐渐降低,如果投资者在询价时报价过高或者发行价定得过高,破发就会成为正常现象。频繁的破发将促使机构在询价时降低报价估值,摒弃博弈,转而根据自己的定价去报价。不同质地公司的价值也将逐渐区分开来,最终使发行价趋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