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逼近盈亏“生死线”,ETF费率战硝烟四起
- 2019-11-20 10:05
- 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采用这种费率,ETF的盈亏“生死线”就得破百亿元,费率战将会扼杀众多中小型基金公司借力ETF“弯道超车”的梦想,并助力行业寡头垄断的形成。考虑到ETF发展的空间巨大,一旦形成了寡头垄断,其潜在收益会远高于目前费率战所损失的管理费用。
生存门槛急速提升
进入11月以后,公募基金ETF产品发行保持高温,也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费率战。
不过,愿意跟进降费的存量ETF产品并不多,但能“抵抗”多长时间则难预料。
某公募基金的量化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ETF产品对系统的要求较高,无论是软硬件设备、人力及其他各项投入,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如果管理费率不能达到一定
费率仍有下调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长远看国内ETF产品的费率仍有下调空间。从海外情况看,
北京某ETF基金经理则表示,国外ETF产品的低费率甚至0费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商业模式与国内存在差异。比如,国外机构将沉淀的券源转融券给券商获取的收益属于管理人,因此能够覆盖成本,同时基金管理人还能获取一部分投资顾问费用。国内公募基金虽然也逐步推行转融券业务,但由此取得的相关收益属于基金持有人。
种种迹象显示,已经拥有较大规模ETF产品的头部公司,或成为继续燃烧费率战火的推动者。因为当ETF产品规模超越盈亏平衡点后,其边际成本就会下降,这类基金公司就有充裕的空间打费率战,从而将弱小的竞争者挤出市场。考虑到ETF发展的空间巨大,一旦形成了寡头垄断,其潜在收益会远高于目前费率战所损失的费用。
盲目进场可能效果不佳
或许正是考虑到竞争的压力,今年以来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收缩战线、激流勇退,将旗下的迷你ETF主动清盘。
在业内人士看来,费率高低只是ETF产品的一方面,作为工具型产品,流动性、基金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对ETF来说更加重要,公募基金进军ETF市场需要评估自身优势、选好竞争策略。
某公募人士表示,ETF相比指数基金除了费率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在二级市场交易的便利性,因此是否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备受投资者关注。事实上,在ETF产品的运营成本中,引进做市商的成本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某头部基金公司被动投资负责人表示,ETF产品的竞争刚刚开始,目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即便是宽基指数ETF也还有成长空间,最近也出现了中证800ETF这样的新产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时候谁在管理运作方面出现问题,谁就会落后。未来一些保险系、银行系基金公司或者专注于行业ETF的基金公司也能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需要评估自身的优势,采取针对性的竞争策略,盲目进场可能效果不佳。
在一次对
这个采访的时间点,是在ETF猛然进入高速发展的初期。那个时候,ETF产品数量不如现在多,也并没有打费率战。
陈士俊给出的答案是:综合各种成本投入,基金公司布局ETF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总规模至少应该达到50亿元。那个时候,记者看到的多数ETF管理费率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