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权益产品热销,券商资管大集合改造提速
- 2019-12-05 10:05
- 来源:
在大集合改造上,不同券商也有不同策略,有的券商积极依靠大集合产品留住投资者,有的公司则因为没有公募牌照选择让产品自然到期。
热销的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
首批开始公募化改造的权益类券商大集合产品近期受到市场认可。9月中旬,
11月初,
头部券商后续还会有一些大集合产品陆续加入改造,业内人士透露,预计一些头部券商未来可能会有十余只大集合产品需要改造,这些产品基本会涵盖所有的产品线。“我们并不是所有产品都会参与到改造中,这取决于产品线的布局和这只产品是否符合改造的要求。”某头部券商资管部人士透露。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资产配置投资总监田达向记者表示,
券商积极布局
由于大集合产品相较于其他券商资管产品具有门槛低等优势,大多数券商内部都比较看重大集合产品,希望可以保留产品以留住客户。因此在大集合改造开始后,多数券商都积极着手布局改造事宜。
田达透露,作为市场上首批开展大集合转公募的券商,
具体看来,一是在完善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制定了专门针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者适当性、投资管理、信息披露、风险准备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等规范化、流程化的制度。二是对原先大集合适用的份额登记系统、估值系统、信息披露等相关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和升级,以满足公募运作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三是为保障大集合产品平稳过渡和顺利运行,公司配备了充足人员为大集合产品提供投资交易、风险控制、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及运作支持;四是对标公募基金法律法规要求,对产品结构设计进行了调整。
据了解,一些中小券商也在积极布局大集合产品的改造,虽然产品数量没有头部券商丰富,但已有券商准备在产品类型上做出创新,以期借力大集合产品进行资管转型。
部分券商因为没有公募牌照而考虑让产品自然到期。北方一家中型券商资管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发行的大集合产品大多集中于2012年和2013年发行,期限多为7年期。考虑到产品可以在过渡期内自然到期,且公司不具备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因而目前打算让符合条件的产品自然到期。因为之前的大集合产品在净值化方面都是参照公募产品管理的,目前只需要满足指引中计提风险准备的要求即可。
牌照问题制约公募化改造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浪潮浩浩荡荡,但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有无公募牌照直接决定了大集合改造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投资者教育工作也为券商的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造成不小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规避业务短板,券商资管尤其是大型券商资管纷纷申请公募业务管理资格。公募资格获批,既有助于承接原有的大集合中的资金,使得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不会因为大集合产品的改造而出现规模明显缩减,且有利于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建立公募资管产品线,将目标客户群由高净值客户扩大至普通投资者群体。
业内人士指出,大集合存量改造对公司来说是个很大挑战。目前清盘的产品,需要找到每一个投资者去做相关解释。由于每位投资者都有个性化问题,因此这项工作无法用人工智能去替代,必须雇用大量客服。
在田达看来,由于改造前的大集合产品与公募基金在合规法律框架、信息披露、产品设计理念、系统配备、投资运作上有诸多差异,因此,为使大集合产品全面对标公募,公司需对原有的风控合规制度、投资决策流程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加上大集合产品存续客户较多,因而与销售机构、投资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具有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