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又见公募“踩雷”信用债,如何降低债基潜在风险?
- 2019-12-07 19:05
- 来源: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信用债首次违约案例再现,
基金“踩雷”方正债券
高校企业北大方正首次出现信用债违约。截至2019年12月2日终,
(图片来源:
同日,
(图片来源:联合资信评估公告)
根据基金三季报数据,4只基金不幸“踩雷”。其中,江信增利A(货币型基金)持有
不过,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行情)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行情)
基金“踩雷”信用债案例回顾
因不幸踩雷“
2019年7月24日,信达澳银纯债公告基金合同正式终止,随后基金进入了清盘程序。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行情)
2018年4月23日,“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行情)
此外,华商双债丰利曾遭遇“
如何降低债基潜在“踩雷”风险?
虽然仅是小面积的信用债违约,但随着信用债违约的常态化,首次违约金额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9年首次违约的债券38只,几乎与2018年持平,但首次违约时的余额达325.25亿元,较2018年增长16.67%。
尽管如此,债券基金该买还是可以买的。债券基金业绩虽然不如权益类基金业绩抢眼,但债券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是标配品种。
根据基金“踩雷”案例总结,目前遇到信用事件后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的债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规模整体偏小,普遍不足10亿。由于这些基金规模太小,持有单只债券的比重就相对较高一旦遭遇到持有的个券出问题,净值就容易大幅波动。
因此配置债基时应选择规模较大的,体量大的债基持有的债券品种会相对较多,这样也会风险会相对较低。
以今年年初踩雷“18康得新SCP001”的新华增强为例,踩雷前规模超过15亿元,仅用一个月净值就恢复到下跌前水平,随后还不断创出年内新高。不过,新华增强的季报连续发出了潜在风险警示。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行情)
此外,可根据基金短、中、长期回报判断,业绩稳定的基金风险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强。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