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头部效应明显,差异化竞争成基金业发展风向标
- 2020-01-03 10:05
- 来源:
据
分析人士指出,在大资管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募基金的头部效应较为明显,但数量上占多数的中小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因此,公募牌照的申请需量力而行,同时也要在产品和品牌差异化竞争上下足功夫。
牌照发放数量减少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7日,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的公司有37家,但5家申报的基金公司(本源基金、安邦基金、太平洋基金、苏宁基金、不二基金)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其中,本源基金于2014年12月31日提交公募基金设立申请,中间有过第一次反馈意见。截至目前,该公司审批流程的进度停留在2017年2月17日的“第二次意见反馈”。另外,苏宁基金的审批进度停留在2017年4月24日的第一次反馈意见日。
华南某业内人士告诉
“2019年公募牌照发放数量明显减少,监管层或许是有‘收紧’意图。”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证监会的行政许可审核流程,“中止审查”不等同于“终止审查”,中止审查之后仍可恢复审查。
差异化竞争成出路
杨德龙指出,在牌照发放出现放缓的情况下,现有的基金公司应珍惜自己的牌照优势,借助股东更大的资源支持把公司做好。但在信托、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入局之后,大资管竞争越发激烈。因此,“中小基金公司要想立足发展,投资业绩是基础,但也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如通过产品或品牌创新,走差异化路线”。
另一方面,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大背景下,除了陆续入局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外,外资布局资管市场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在2019年底,青岛意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获得基金销售业务牌照,成为2017年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首家获批的外资商业银行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机构。
另外,截至目前,苏宁集团已获得了基金销售、基金支付、私募基金等领域的金融牌照。这意味着如果未来的审查能恢复,苏宁集团有望在打造基金闭环方面进一步完善。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外部竞争是一方面,但公募基金公司的设立本身就存在一定门槛,申请公募牌照需量力而行。基金法显示,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需要具有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的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注册资本不低于三亿元人民币;并且,基金公司还要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