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内容

出国留学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留学生行前心理建设

【导语】

海外的学习生活往往会让留学生们长时间远离父母与亲人,尤其对于第一次离开家的学生,海外生活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困难。生活中,有些留学生会因为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产生种种负面情绪;住在寄宿家庭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由于不知如何与寄宿家庭沟通,因此很多时候只能把问题埋在心底、默默忍受。另外,很多留学生与自己家庭的沟通也并不顺畅,这多半是因为在国内的时候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存在问题,孩子离开了家长身边,沟通就更加少了。还有些留学生怕家人担忧或唠叨,选择报喜不报忧,独自承担压力,但又不知道如何排解,致使心态失调。不仅生活中的问题无法排解,留学生们离家万里,免不了产生思乡或孤独感。一些留学生因不知如何抵抗和处理,心理上也会受到影响,要么产生退意,要么染指一些不好的事物或习惯,如毒品,从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留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目前的中国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受挫能力不足”,二是“缺乏目标管理”。

受挫力的评判标准包含很多方面,如孩子够不够独立?所谓独立不是表面上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而是更深层的独立行为,具体表现为孩子是否能够独立思考、遇到事情能否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很多孩子的受挫力弱,实际上就是在思维上不够独立,一旦遇到困难首先会有畏惧的情绪,而不懂得如何判断或者做出选择。

除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心理波动较大外,当孩子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也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和心理波动,出国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环境改变的情况。很多孩子出国后由于缺乏独立性、实践性和判断能力,有可能做出一些不成熟的行为,而这一问题的产生并没有特定的年龄段。很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总是直接帮助孩子消除困难,而不教导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当家长的帮助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便逐渐丧失了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除了在受挫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缺乏目标”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或是生活中比较盲目,缺乏动力。在一个崇高目标的驱动下,人们会持续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即使难一些、慢一些,也一定会获得成功。虽然中国学生出国的目的千差万别,但不可否认,一些学生出国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现状或是规避参加高考。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并非因为理想或是某些追求而去留学,而是出于畏难情绪而决定出国。一方面,学生盲目地选择了出国留学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这就为留学过程埋下了巨大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目标,一些学生开始荒废度日,特别是那些本以为在国外可以更加轻松的学生,出国后才发现国外的学习压力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大,在这种不适应下,他们就很容易迷失自己。而有目标约束的学生们则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激励自己更好地发展。

留学生们独自前往陌生国家,不同的环境与文化、沟通障碍、学业压力、社交环境、经济问题、文化冲击等因素都影响着留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在留学初期,一些学生不愿走出心理舒适区去主动适应变化,而选择将自己困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因此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与文化。加上国外课业繁重,一部分承压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容易产生焦虑,心情低落。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排解,长此以往很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

那么,留学生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留学生和留学家庭应当注重“独立思考”在海外生活中的重要性。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出国后会面对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多课程都需要自己选课,这时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收集信息和参考资料并做出选择。家长应该尽早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言传身教给孩子一种独立的意识或者态度。在出国前家长也可以先做一次预热旅行,让孩子提前熟悉当地的环境,提前去参观校园,使孩子对一些学校产生憧憬,进一步去了解学校与专业。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喜欢一个地方,他会更愿意留在那里学习,也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生活。

作为独自在外的学子,面临压力、出现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找到恰当、积极的排解渠道,给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就能保持身心健康,顺利开心地渡过留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