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家公司定增未成行价格先破发 最大倒挂幅度35%

上海证券报
2021-03-12 14:39 |

截至3月10日,沪深两市190家正在推进定向增发的公司中,已有45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定增底价,占比超两成。个别公司的股价与定增预案底价倒挂比较严重,如st步森,倒挂幅度达到35%。

记者注意到,面对价格的倒挂,部分公司选择通过调整发行底价、缩小融资规模等手段,谋求再融资顺利完成,也有部分公司最终选择了放弃。

45家公司定增出现价格倒挂

自再融资新规落地后,A股迎来定增潮,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也是高涨。不过,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45家尚未完成定增的公司已出现股价跌破预案价下限的情形,这些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65.9亿元。

其中,股价与定增预案底价倒挂最严重的是ST步森。公司定增预案中配套募资部分的增发价为13.23元/股,昨日收盘价为8.6元,倒挂幅度高达35%。

ST步森此前发布的预案显示,公司拟以总价28.2亿元、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结合方式收购浙江微动天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向大股东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对价已远超ST步森上年度的资产总额及资产净额。公司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4亿元至2亿元。

与ST步森情形类似的还有*st当代。此前公司公告拟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影院建设、优质影视剧版权购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去年3月21日发布的预案显示,*ST当代将增发价格调整为2.9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该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今年1月,其股价甚至一度跌至1.1元。截至3月11日,公司股价为2.16元,倒挂幅度为25.78%。

目前,倒挂幅度超过20%的还有万达信息、达华智能、苏交科、博雅生物、启迪环境、海兰信等6家公司。此外,宝鹰股份、佳都科技、海王生物、天能重工等12家公司最新股价与定增发行价倒挂幅度超过10%。

“改底价改方案”各显身手

除了前述45家公司外,还有克明面业、鹏博士、兴源环境、木林森等23家公司处于定增“破发”的边缘。不过,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上市公司通过下调定增价格、调整募投项目等方式,谋求定增顺利发行。

以鹏博士为例,2020年3月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面向欣鹏运、中安国际、广州瑞洺、余云辉等4名发行对象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24.62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随后,公司对定增预案三易其稿,不仅调整了发行对象,募资额上限也降至目前的21.87亿元。

“对于价格倒挂较严重的公司来说,调整定增预案确实是首选办法。”有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会通过调整发行价、发行数量和募资金额等谋求定增顺利发行,也有公司会等待股价的上涨。

莱茵生物通过修改定增计划已成功“自救”。2020年8月4日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以7.43元/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9.2亿元,在原版定增预案发布约半年内未有进展后,公司于今年2月对定增预案进行修改。最新公告显示,莱茵生物将增发价格下调为5.90元/股,募资上限提至9.68亿元,发行对象为公司大股东。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为7.55元,较定增价格高出了27.97%。

妙可蓝多去年8月披露定增预案,拟以35.2元/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5.75亿元,3个月多后,公司宣布终止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同时又抛出新的定增预案,拟以29.71/股的发行价格募资不超过30亿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认购。从效果看,产业资本的增持对股价形成了强力的支撑,目前公司股价已涨至54.43元。

今年已有43家公司定增“流产”

“一般而言,公司保增发的意愿越强,股价上涨的概率也就越大,但保定增策略也不是万能的,还要结合公司基本面、是否有大股东参与等多种因素筛选投资标的。”沪上某私募经理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保定增大军”中虽存在投资机会,但也要面对上市公司定增“流产”的风险。

实际上,定增“流产”的情形并不鲜见。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定增终止或者被否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3家,其中,因价格倒挂而终止的不在少数。

去年10月,中来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9.1亿元,发行价格为8.19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然而,定增方案披露后,公司股价却不给力。从14.44元的区间高点一路跌至今年2月7.63元的低点,跌幅超过47%。3月4日,中来股份宣布终止定增并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再如蓝盾股份。公司于2月26日宣布终止定增计划,原因是“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导致募集资金总额减少,公司设定的募集资金方案已无法实施。”此前披露,蓝盾股份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基础网络安全产业化项目、安全应用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可以筹集大量资金,如果能得到机构的认可,也有利于公司后续的长远发展,这本来是一件能促进多赢的好事,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资金向核心资产和龙头公司聚集,中小公司的再融资发行愈加困难,投资者也可以将再融资的能力作为选择公司的一项参考标准。

打开App阅读全文

原创文章为中信银行财富团队专业打造;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转载于第三方媒体,不代表中信银行立场。

为您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