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被泼硫酸事件,有办法自救避免毁容吗?

流传说法:12月28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发生了一起“泼硫酸”事件。根据警情通报:因矛盾纠纷,该校一名在校生通过泼硫酸的手段,导致该校三名女生受伤。被硫酸伤害后,有没有什么自救的办法?

较真要点:

在工业上,硫酸浓度超过70%的是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皮肤接触到浓硫酸后,应该立即找到水源,用大量的冷水持续冲洗。即便是稀硫酸,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也要尽快地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换掉衣物。

查证者:孙亚飞丨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12月28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发生了一起“泼硫酸”事件。根据警情通报:因矛盾纠纷,该校一名在校生通过泼硫酸的手段,导致该校三名女生受伤。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两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追问,一是硫酸是怎么获取的,二是被硫酸伤害后,有没有什么自救的办法。

一、浓硫酸的使用受到严格管理,普通人想要获取浓硫酸并不容易

硫酸通常被简单地区分为浓硫酸和稀硫酸两种,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水分含量不同,科学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工业上以70%为限,即硫酸浓度超过70%(含水量低于30%)的是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不过,这个界限并不能作为评价危险性的依据,实际上,硫酸就算被稀释到浓度10%以下时,仍然是很危险的一种化学物质。

在工业上,硫酸一般会被制成98%的商品进行销售。它是工业上非常重要的原料,常见的铅酸蓄电池里,就是靠铅和硫酸完成电池的充电与放电。

硫酸还是一种容易被制毒犯罪分子利用的原料,因此也属于“易制毒化学品”。正因为它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又有可能用来制毒,所以无论是公安系统还是相关的行业,都对硫酸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管控,普通人想要获取浓硫酸并不容易。

一些特殊的工种可以接触到浓硫酸,例如本起案件中的在校生,因为专业方面的特点,可以在实验室里接触到浓硫酸,甚至也可以利用身份,并通过相关的授权或证明,从市面上合法地买到浓硫酸。

在一般的实验室管理条例中,诸如浓硫酸这类敏感的化学品,申领及使用均有着严格的流程,并登记每一次的实际用量,这些数据需要留待公安部门定期检查,确保不会有人能够单独取用浓硫酸,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机会窝藏。但是,如果这些流程出现了漏洞,就有可能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皮肤沾到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冷水持续冲洗,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伤害

浓硫酸具有三个特征:强酸性、强腐蚀性、强脱水性,这三个特性也是它会造成强烈伤害的原因。当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以后,皮肤会很快因为脱水而发生变性甚至是碳化,随后会在浓硫酸的强酸性与强腐蚀性下,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热。最终,皮肤组织完全被破坏,血管与神经也难以幸免。

因此,遭遇硫酸泼洒,受害人会感到灼烧感,如不及时处理,身体组织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在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时,受害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立即找到水源,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由于浓硫酸遇到水之后会放热,所以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灼伤,应尽可能用冷水,并持续冲洗。在过去的教科书上,处理浓硫酸的标准操作是先用布擦拭,再用水清洗。但这只能适用于被硫酸溅到的情况,在面对硫酸泼洒时,这样的手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会造成受伤范围进一步扩大。实际上,如今的实验室中通常都配有紧急淋浴装置,就是为了在遭遇危险时,能够立刻用大量的水洗掉身上的化学品,这其中也包括浓硫酸。

如果受害人在第一时间内能够完成这样的操作,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伤害。但是在实际事件中,受害人一来很难快速做出反应,二来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可用的水源,这也是浓硫酸泼洒容易造成严重毁容的主要原因。

相比于浓硫酸,很稀的硫酸并不会立刻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只是会有一点灼烧感,并没有其他特征。但是,即便是遭遇稀硫酸,也不能掉以轻心,它仍然具有很强的酸性,而且随着水分挥发,硫酸的浓度会增强,破坏力也会更高。所以,在被稀硫酸泼洒以后,同样也要尽快地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换掉衣物。

打开App阅读全文

本文已得到腾讯较真平台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