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士

中国留学生的心理挣扎:语言障碍、学业压力、不想辜负家人

  • 2018-03-01 16:45
  • 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

中国日报网12月14日电 留美中国学生海伦高(音译:Helen Gao)12月12日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在美国学习,挣扎》,讲述了她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的心路历程。

海伦在文章中写到,她曾经十分享受在哈佛校园度过的时光,喜爱那些枫红色乔治亚风格建筑,但2015年秋季开始研究生最后一年学习之后,一些事情就变得不太对劲。

“早晨醒来时,我的心扑扑直跳。在研讨班的讨论中,我支支吾吾地讲着碎言词组,而同学们的声音犹如刺耳的杂音将我淹没。”她这样写道。那段时间里,海伦总是埋头穿梭于一栋栋教学楼,眼睛盯着地面,心里数着铺路的石头,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内心躁动不安的思绪。

她对焦虑的发作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自己已经在美求学工作8年时间了。然而,在研究生院感受到的孤立,用第二语言阅读的沉重负荷,以及和国内的人因距离而产生的紧张关系,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加在一起。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调查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称自己有抑郁症状,29%的人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相比之下,美国大学生的整体忧郁症和焦虑症比例仅有约为13%。不仅仅在美国,拥有大量中国留学生的澳洲和英国的一些院校也有类似的报告。

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都是中国学生在外国生活常见的挑战,但学生们自己认为学业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在国内学习,靠着决心和毅力就能获得成功,但这些放到留学这件事情上,则更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此外,难以与导师建立高效的教学关系也是中国留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一项涉及19位中国留美研究生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还有人担心语言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甚至有人以为总想着沟通中的失误而睡不着觉。

事实上,这些困难和挑战在美国学生中都存在,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讲,这些挫折可能会让他们深感不安。对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失败的代价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全额支付学费。面对一年5-6万美元(约合33-40万元人民币)的花费,许多工薪阶层的中国家庭往往是花光全部积蓄或是买房子送孩子出国学习。

耶鲁大学的调查发现,与高精神疾病比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中国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比例,27%的人从未听说过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只有4%的人进行过咨询。但是,对于那些接受过心理健康咨询的学生来说,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有限的咨询时间和漫长的等待只是小问题,语言障碍才是中国学生压力和抑郁的根源。如何准确地用外语表达思想和情绪呢?

美国普渡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专门为中国学生设立了咨询服务,聘请会说中文的心理顾问应该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问题是符合要求的人似乎并不多。

据悉,2016年,有54.45万中国人在国外留学,仅美国就有32.9万。在大多数美国学校里,中国学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团体,而且他们的学费也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文章认为,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地满足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至少需要像学生们争取获得录取那样努力。